html模版邵斯達克成都大核酸研究院年底首批項目開工
這兩天,四川大學國傢“千人計劃”專傢、佐治亞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黃震正在成都忙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邵斯達克成都大核酸研究院創始人,目前,該研究院正在緊張籌備中——今年3月,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3000餘平方米的場地正在裝修中。

“我們預計,今年底就有一批項目成果。”昨日,黃震的助理告訴記者,這幾天研究院正在大量招聘人才,今年秋天左右將正式運營,“我們需要招聘20~50名高端人才,最好是化學、生物領域。成都人才新政出得正是時候,將幫助我們招納高端人才。”

“整合人才”

專業領域人才稀缺

“整合人才”本來就是邵斯達克成都大核酸研究院的目的之一。2015年11月,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傑克·邵斯達克教授在成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建設“邵斯達克成都申請註冊商標台中高新大核酸研究院”,並整合四川大學、哈佛大學、佐治亞州立大學、麻省總醫院等科研機構在核酸技術領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資源,推動大核酸研發及產業化發展。

傑克·邵斯達克教授(JackW·Szostak)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邵斯達克在大核酸研究領域取得瞭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並致力於推動其實際應用和產業化轉化。

在落地過程中,“人才”是一件大事。黃震的助理表示:“我們要求比較高端,最好有研究經驗,但研究核酸領域的人才比較少,也比較難。”據介紹,研究院研發核酸創新,包括:建立核酸適配體分子診斷技術,並發明適配體創新藥物以及適配體診斷試劑;宮頸癌適配體診斷試劑研發,及以核酸檢測為基礎的精準治療;合成核酸、核酸檢測以及測序儀的開發;細胞內的DNA編碼技術篩選先導化合物;核酸結構生物學研發、核酸藥物設計和創新等。這些領域的人才較為稀缺。

吸引高端台中註冊商標流程人才

來蓉創新創業可獲資金資助

研究院也關註到,成都剛剛出臺《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人才(團隊)來蓉創新創業,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對“兩院”院士、國傢“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傢等來蓉創新創業或作出重大貢獻的本土創新型企業傢、科技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金資助等,黃震的助理表台灣註冊商標查詢示,“力度比較大,方方面面人才都涉及到,特別是對於我們吸引高端人才,幫助很大。”

事實上,正式簽約成都之前,邵斯達克就曾考察成都人才儲備。2015年5月,邵斯達克曾到成都高新區及天府生命科技園訪問,並就在成都高新區發展核酸產業進行瞭探討。他說,“我對成都的生物醫藥有著直接的瞭解,因為這裡已經聚集瞭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依托成都良好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不僅能夠在這裡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生物醫藥前沿研究成果的產業化,為改善人的生命質量貢獻價值。在與成都高新區的接觸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他們對生物產業的理解是非常有深度、有遠見的,對該產業的認識很清晰、保障措施很充分、決心和力度都很大,因此,我很看好我們未來的合作。”

“大核酸有非常多的研究領域,包括疾病診斷,檢測一些毒素,在很短時間內提出治療方案。”邵斯達克表示,以核酸檢測(包括序列測定和表觀遺傳學檢測)與核酸修飾等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是目前全球生物醫藥暨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方向,市場前景廣闊,是國際醫藥巨頭和國際頂尖資本追逐的熱點。在成都落地大核酸研究院,將大大加速該研究項目的研發、應用及產業化進程,更好服務於人類的健康和幸福。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理事、國傢“千人計劃”專傢吳衛平:

“人才新政12條”普惠性強 將形成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

“與國內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相比,在我看來,成都出臺的‘人才新政12條’最大的創新是普惠性非常強。”曾參與“人才新政”制定的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理事、成都四平軟件有限公司CEO吳衛平博士昨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才新政12條”是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政策,12條具體措施針對瞭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個層面的不同人才群體分類施策,“註重的不隻是某一個點,而是面的帶動,要吸引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這體現瞭成都“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

吳衛平博士是國傢“千人計劃”專傢,2008年從德國回到成都創業。他認為,“人才新政12條”將會提高成都企業人才吸引力,“新政既有針對高精尖人才的政策,也有針對本科生和技能人才的政策,比如解決落戶、居住等問題,這對於成都企業在國內的人才吸引力是很有幫助的。在他看來,不同層次的人才,聚集,這樣就形成瞭良好的發展生態,而對於一個城市也是一樣,要形成好的人才發展生態。

“人才公寓的相應措施吸引力也很大”,吳衛平說,在制度層面上,引進人才是要把人才留住,讓他們在成都工作、創業,為成都做出貢獻,“這也是政策制定的主要目的”。他表示,人才公寓會解決很多人才來成都“頭三個月的居住問題”,“很多員工在入職時都會有這個問題,包括四川本地的員工,從江、浙一帶過來的員工,也包括從北上廣來成都的員工,因為首先要落腳,人才公寓是有實質性幫助的。”成都商報記者 韓利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ogo622o6c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